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昊
6月 26日晚,利元亨发布公告,拟发行2649.13万股,募资不超过25亿元,用于华东光伏高端装备产业化项目、智能制造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建设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
公告显示,利元亨此次募投项目的产品应用领域为光伏行业,主要产品包括制绒清洗机、PECVD、PVD、丝网印刷机等在内的HJT电池4道工序中的相关设备。
利元亨表示,依托自动化设备领域的技术积累,将业务延伸至光伏领域设备,是公司结合未来下游市场需求及行业发展趋势的决策,符合公司技术横向延伸至泛真空领域的战略目标,实现第二增长曲线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利元亨以消费锂电起家,2021年转型动力锂电,但从与同行的业绩和盈利能力等对比看,转型并不顺利。此次定增选择HJT路线切入光伏设备领域,考虑到TOPCon已成为各家光伏巨头的重点扩产路线,公司再次转型的前景充满变数。
事实上,从资本开支、经营现金流、负债率等财务数据看,利元亨常年入不敷出,资金压力不断增大,公司上市一年多,就已先后通过IPO和可转债募资18亿,而同期实现的净利仅5亿。此番再次定增融资25亿寻求转型竞争同样激烈的光伏赛道,未来经营风险不言而喻。
转型动力锂电不利
利元亨主要从事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下游主要为锂电池行业。2021年起,公司主业从消费锂电开始延伸至动力锂电。
然而,新能源汽车浪潮已进入下半场,利元亨却因转型太晚,并未分享到行业快速扩张时期的红利,反而可能积累了更多风险。
2022年,利元亨实现营收42亿元,同比增长80%,增速快于先导智能、杭可科技、赢合科技(维权)等锂电设备同行;但同期净利2.9亿元,同比增长36%,不仅显著低于营收增速,在上述几家企业中增速也最低。
进入2023年,公司业绩表现差距更加明显。今年一季度,利元亨实现营收12.66亿元,同比继续增长57%,但归母净利润却直接转负,而先导智能、杭可科技、赢合科技等同行净利依旧保持50%至100%以上的高增速。
盈利能力逆势走弱是业绩掉队的重要原因。今年一季度,利元亨毛利率从去年的34.6%降至26.9%,而同期另外几家公司则均在上升。
盈利能力逆势下滑的同时,风险也在积累。2022年,利元亨在建工程为6.3亿元,相比2021年的1.7亿扩大近4倍;同时,公司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也在低位徘徊。
二次转型再受质疑
转型动力锂电并不顺利,利元亨又开始大举涉足光伏赛道。不过,所选的HJT路线作为涉足光伏设备领域的切入点也备受质疑。
此前,光伏产业的主流产品为PERC为主的P型电池。2022年,随着技术的进步,效率更高的N型电池开始走上舞台。
尽管N型电池中的TOPCon和HJT两大技术路线在成本、性能和转换效率上各有优劣,但市场未来的主流方向已经逐渐清晰。
2022年下半年,部分N型电池片产能陆续释放,PERC电池片市场占比下降至88%,N型电池片占比合计达到约9.1%,其中N型TOPCon电池片市场占比约8.3%,HJT电池片市场占比约0.6%。
而根据业内预计,到2023年底,TOPCon总产能将超过460GW,全年渗透率提升至约29%,2024年渗透率进一步提升,有望达到66%,成为最主流的技术路线。
事实上,2023年起多家头部厂商开始大幅扩产TOPCon产能,其中晶澳科技56GW、天合光能30GW、晶科能源21GW等新线也将于年内陆续落地。
不仅如此,一直专注HPBC和HJT的隆基绿能也选择了TOPCon。今年2月,隆基宣布在鄂尔多斯投建30GW的N型TOPCon电池项目,预计2023年8月投产。
此外,日前刚刚结束的上海SNEC光伏展中,传递出的一个重要超预期信息便是,考虑到量产性价比远优于其他技术,众多客户已将TOPCon做为首要选择,TOPCon开始加速渗透。
反观“新手”利元亨,此时却选择了HJT路线切入光伏赛道,二次转型的前景不禁让人捏一把汗。
常年入不敷出上市两年三次融资
事实上,在高额投入和不断转型背后,利元亨一直以来都承受着巨大的资金压力。
Wind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利元亨历年的资本开支均高于同期经营性现金净流入,且两者的差额有扩大趋势。
长期入不敷出,使得利元亨不得不依靠外部输血进行维持。
2021年7月,利元亨登陆科创板,IPO募资8.55亿元;一年后,2022年10月,利元亨发行可转债,完成融资9.5亿元。上市2年不到,合计融资超18亿元,而同期公司净利润仅5亿。如果算上此次正在筹划的定增,利元亨融资额将高达43亿。
屡屡输血也未能缓解资金困境。自2019年以来,利元亨资产负债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从59%大幅增加至今年一季度末的74%,即便扣除预收账款的影响,公司负债率仍呈现明显上升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