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你是一个造车新品牌的负责人,面对一大批年销量几十万辆、上百万辆的强劲对手,你如何引导一个新生品牌打开局面、赢得一线生机?

  对于这样的问题,查理·芒格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把商业世界当做某种生态系统是很有用的思维方式。

  从生物繁衍的角度来看,如果某一生物能以一种新方式谋得生存,那便是成功找到了自己的专属生态位。作为此道开山者,该生物面临的竞争不会太激烈、繁衍也会相对更容易。

  一个新兴生态位通常会衍生出更新的生态位。例如屎壳郎,某些生物的代谢物会成为前者生存的食物,而屎壳郎的繁衍又会为其他生物创造出新的生态位。

  如今精彩纷呈的生物多样性并不是物种之间相互竞争的结果,反而是避免竞争的杰作。商业世界也是如此,当弱小面对强大,以卵击石、直面冲击,都不可谓理智。

  躲避强者的锋芒、寻找差异优势、错位竞争才是明智之举。显然,理想遵从了这样的生物生存法则。

  国内造车新势力从一出生就习惯于直接对标新能源整车霸主特斯拉(TSLA.O)。

  “比特斯拉售价低”、“智能化与特斯拉旗鼓相当”这样的标签确实能够传达出清晰的产品优势,但也不可避免的使自身直面特斯拉的竞争压力。

  “蔚小理”三家中:

蔚来以“更具性价比的特斯拉”自居,产品价格与特斯拉重叠度较高;

小鹏的车型定价区间虽较前二者低一个档次,但与特斯拉的FSD一较高下的NGP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一直是核心卖点。

  (来源:小鹏官网)

  (来源:市值风云用户“价投平常心”)

  从理想、蔚来、小鹏各自官网中的“自我介绍”,我们就能看出来三家在产品定位和市场选择上的不同。

  (来源:小鹏官网)

  在风云君看来,定位精准是理想区别于蔚来、小鹏的高明之处。

  目标客群瞄准有孩家庭用户,在满足家庭用车需求方面,以智能化、电动化形成对传统豪华燃油车竞品的降维打击,这是理想此前的打法核心。

  理想系列车型并不是产品力六边形战士,论豪华感的营造、智能化程度、甚至是油耗表现,出其右者比比皆是。但在家庭车用这个细分领域,理想的车型总能以“满足需求的最大公约数”存在。

  跟蔚来、小鹏的车型相比,理想更家用;跟燃油豪华车相比,理想更智能。用冯巩的话:我就想跟潘长江比个大,跟陈佩斯比美发,这就是错位竞争。

  经营的减法

  (来源:市值风云APP依据公开信息整理)

  理想交付量的上升是多种因素共振的结果,其中“经营做减法”是其区别于蔚来和小鹏的一大特点。

  首先在车型数量上,理想在2022年停产理想ONE后,目前只有L7、L8、L9三款在售车型。说是三款车,实际上L7和L8更像是同一款车分了5座版和6座版。

  (来源:理想官网)

  而蔚来旗下有ES、ET、EC三个系列、共8款在售车型。小鹏也有P、G两个产品线、共6款在售车型。

  其次,目前理想只有SUV车型,蔚来和小鹏则包含SUV、轿车、轿跑等多种车型。除了整车,蔚来和小鹏都有补能业务,而理想暂未涉及该业务。

  相比于蔚来和小鹏,理想更聚焦整车,且车型单一。

  理想的车型底层通用、采用套娃式设计、零部件复用率高,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产能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汽集团作为反例,由于车型众多,上汽拥有多个生产基地,这些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工厂产能利用率会受到需求波动的巨大影响。简言之,需求大的车型产线产能利用率就高,需求小的车型产线产能利用率就低。

  (来源:上汽集团2022年报)

  忙的忙死、闲的闲死,产能资源与需求无法动态匹配,会造成效率的下降和生产成本的提高。蔚来和小鹏都将生产延误视为各自业务的风险之一。

  (来源:蔚来2022年报)

  “聚焦整车做减法”为理想守住了健康的盈利水平。

  以核心盈利指标毛利率为例,理想的毛利率由2020年的15.8%提升至2022年的19.4%,始终高于同期蔚来与小鹏的毛利率。

  2022年理想的毛利率高出蔚来9个百分点,高出小鹏8个百分点,而与比亚迪20.4%的汽车业务毛利率相当。

  (制图:市值风云APP)

  2023Q1,理想营收188亿元,同比增长97%,毛利率稳中有增达到20.4%,更难得的是其盈利9亿元,成为首个连续两个季度盈利的新势力品牌(2022Q4盈利2.6亿元),打破新势力亏损的“魔咒”。

  (制表:市值风云APP)

  相比之下,2023Q1蔚来的收入同比微增,小鹏的收入同比大幅下滑,二者依旧未能盈利,且毛利率大幅下降,分别为1.5%及1.7%。

  蔚来和小鹏将毛利率下降主要归因于交付量减少、销售折扣增加、电池成本增加、新能源汽车补贴终止等。

  (来源:蔚来2023一季报)

  由于理想的增程车型配备的电池容量较小,且在本轮行业价格战中并未大幅降价,所以其毛利率整体保持健康、稳定。

  增程过渡纯电,能否保持领先?

  近几年,理想的节节攀升与国内中高端新能源车市场的快速扩容密不可分。

  理想车型的主销价格区间在30万元-40万元,蔚来车型的主销价格区间在40万元以上,小鹏车型的主销价格区间在30万元以下。

  (来源:芝能汽车统计)

  而2020-2022年,售价30万元-40万元的新能源车销量由7.8万辆猛增至67.4万辆。同期,40万元以上的新能源车销量由6.6万辆增至20.4万辆。

  (来源:芝能汽车统计。制图:市值风云APP)

  2023年1-5月,售价3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新能源车销量为36万辆。

  按此增长势头,今年国内中高端新能源车销量预计在90万辆左右,与2022年相比增幅应当不大。

  从今年前五个月来看,理想已经占到30万元以上国内中高端新能源车市场份额的30%。考虑到该市场增速放缓以及后续竞争对手的反攻,理想在目前市场份额基础上继续提高,难度自然增加。

  站在当前时点,如果我们对理想进行更乐观的展望会发现,基础并不牢靠。

  原因首先在于新能源政策的变化。

  理想的增程式技术是国内新能源发展初期的“受益者”,但随着新能源市场的成熟,后续政策可能会对增程式新能源车变得不再友好。

  上海已经出台政策明确表示,自2023年1月1日开始对消费者购买插电混动汽车(含增程式)不再发放专用牌照。这对于以“绿牌不限行、续航不焦虑”为卖点的增程式新能源车而言,无疑是一个打击。

  伴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提升和各地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增程式车型享受的政策利好空间也会逐渐缩减。

  另外,电池技术和补能体系的突破和完善,也会逐渐让增程技术变得鸡肋。

  如此看来,技术路线逐渐向纯电切换是理想的必行之路。事实上,理想也是这样规划的。

  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理想正式发布了“双能战略”:到2025年形成“1款旗舰车型+5款增程电动车型+5款高压纯电车型”的产品布局,面向20万以上的市场。

  (来源:网络)

  此外,理想还公布了与纯电车型配套的800V超充的解决方案,并宣称到2025年将建成超充站3000座,覆盖90%的国内高速里程和主要城市。

  纯电车型的推出,意味着理想要从自己的舒适圈中跳出,不仅要与比亚迪、特斯拉这样的新能源霸主正面交锋,而且还要补上蔚来、小鹏它们在补能、智能驾驶方面的“作业”。

  理想无疑是一个聪明的游击队小菜鸟,在新能源发展初期以精准的市场定位、深入的用户需求洞察,把增程技术一路玩到了比肩中高端品牌的地步,这让蔚来、小鹏两个同班小朋友相形见绌。

  但随着纯电产品线的切入,理想也会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市场经过了这几年的发育,纯电赛道已显拥挤。面对这样的局面,理想还能找到错位竞争之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