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覆盖的客户,来源:招股书)
当然,这不是晶盛机电的主要收入来源。
2022年,晶盛机电营收106亿元,晶体生长设备主要应用于光伏领域,未单独披露半导体级单晶硅炉收入,客户主要为TCL中环。
(来源:招股书)
相关研报请于市值风云App直接搜。
碳化硅单晶炉:主供三安光电,下游扩产或受益
2018年以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光伏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的需求提升。
与传统硅基器件相比,碳化硅器件成本构成中,衬底和外延占比合计达到约75%,远高于传统硅基器件衬底和外延约11%的占比,其中衬底环节价值量相对较高。
(来源:天岳先进招股书)
对于衬底厂商而言,其所需的生产设备主要包括长晶炉(单晶炉)、切割机、研磨机、抛光机和检测设备等,其中长晶炉属于核心基础设备。
以天岳先进(688234.SH)为例,长晶炉属于价值量最大的设备。
(来源:天岳先进招股书)
2020年开始,天岳先进在扩产中已经陆续使用国产单晶炉,目前单晶炉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来源:招股书)
公司自2018年起开始研发4-6英寸导电型碳化硅单晶炉,并于2019年实现量产销售,目前主要客户包括三安光电(600703.SH)、东尼电子(603595.SH)、浙江晶越及海思半导体等。
(来源:招股书)
近期公司披露,已开始批量生产8英寸碳化硅长晶设备。
(来源:市值风云APP)
在碳化硅长晶设备领域,能够实现量产的企业不多,主要包括北方华创(002371.SZ)、晶升股份、晶盛机电等。
据披露,国内碳化硅厂商主要采购国产长晶设备,其中北方华创市场份额达50%以上,公司市场份额约为27.47%-29.01%。
换句话说,在国内市场,北方华创算是主要竞争对手。
(来源:招股书)
北方华创业务领域覆盖较广,包括刻蚀机、PVD、CVD、氧化/扩散炉、退火炉等。其中碳化硅单晶炉业务占比相对较低。
2022年,北方华创营收为147亿元,其综合实力相对较强。
(来源:招股书)
目前,下游碳化硅衬底市场以海外厂商为主导,国内企业市场份额较小,主要企业包括三安光电、天岳先进、天科合达等。
(来源:招股书)
公司与三安光电合作较为紧密,占其碳化硅单晶炉采购比例约80%,是三安光电碳化硅单晶炉的主要供应商。而天岳先进碳化硅单晶炉的主要供应商为北方华创。
2020年,公司半绝缘型碳化硅单晶炉实现对天岳先进的首台供应及验证。
(来源:招股书)
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三安光电都是公司的第一大客户,对其销售占比分别为37.6%、36.9%和58.6%,2022年全年降至50%以下。销售的产品主要为碳化硅单晶炉。
除2021年外,其他年份三安光电基本贡献了公司绝大部分碳化硅单晶炉营收。可见,公司碳化硅单晶炉业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三安光电。
(制表:市值风云APP)
事实上,三安光电也基本是从2020年开始加大对碳化硅领域的投资力度。
(来源:三安光电公告20230607)
能上牌桌,但财务指标还不够看
显然,碳化硅单晶炉的竞争格局相对较好,公司的历史业绩也受益于大客户三安光电的扩产,这块业务算是后续主要看点。
同行晶盛机电、北方华创等产品结构以及主要业务方向与公司存在差异,但基本都是通过绑定大客户的形式进行业务推进,这也跟光伏、半导体等下游市场格局有关。
(来源:招股书)
另外,需要关注的是,国内部分碳化硅衬底材料厂商存在自主供应或自主研发晶体生长设备的情形,这对晶体生长设备供应商而言,也是一种挑战。
上游方面,集中度整体不高。近几年公司第一大供应商均为英国的TESLA ENGINEERING LTD,其主要供应系统部件(磁场)。
(来源:招股书)
据披露,磁场主要采购于2家海外供应商。按公司的说法,目前已完成国内磁场供应商的开发,不存在供应商进口依赖的情形。
(来源:招股书)
近几年公司产品均价基本呈下行趋势,这主要受产品结构、尺寸类型、定制化等因素影响。
另外,公司首台(批)新型产品一般采取较低盈利水平的定价策略。
(来源:招股书)
受半导体级单晶硅炉毛利率下行拖累,近几年公司综合毛利率有所下滑。2023年一季度出现回升,达到38.8%。
近几年经调整营业利润率持续下滑。
(制图:市值风云APP)
近几年公司均处于盈利状态,但利润还较小。
(制图:市值风云APP)
现金流情况总体表现一般,2023年一季度资本支出较大。
(制图:市值风云APP)
负债水平相对较低,基本无有息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