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22年报)

  值得一提的是,在核工业机器人领域,公司是国内核工业电随动机械手的独家供应商。

  截至2022年4月25日,核工业系列机器人在执行的订单金额合计为2.09亿元,其中电随动机械手在执行的订单金额合计为1.41亿元。

  (来源:招股书)

  01浙大教授下海,创业次年拿下中核集团

  公司实控人为来建良,截至2022年末,来建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合计持有上市公司股权比例为37.98%。

  杭州行之远控股有限公司和杭州智航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都是来建良控制的企业,杭州一米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员工持股平台。

  (来源:2022年报)

  来建良为60后,毕业于浙江大学,在创业之前任职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5月至2019年4月,还受聘于浙大机械工程系,拥有教授职称。

  (来源:2022年报)

  2015年公司成立后,创始团队把赛道锁定在了核工业智能装备领域,与此同时,来建良通过浙大校友跟航天科技集团旗下某单位搭上了线。

  (来源:上市公司公告20211124)

  当时,这家单位联合其控股股东中标了中核集团某单位的设备研制项目,项目交付期非常紧。

  (来源:上市公司公告20211124)

  公司虽然作为一家初创企业,成立时间较短,但还是获得了航天科技集团单位一的信任,承接了该核工业智能装备样机项目。

  不到5个月的时间,公司完成了设备交付验收。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是核工业客户进行智能装备应用探索的首个项目。

  (来源:上市公司公告20211124)

  经此一役,公司成功抱上了中核集团的“大腿”:2016年获得中核集团合格供应商认证,2017年开始与中核集团下属单位建立直接合作关系,2020年获得中核集团下属某单位4A级履约供应商的称号。

  02业绩高度依赖中核集团,中核浦原为第二大股东

  2020年12月,上海中核浦原有限公司(中核集团下属投资公司,下称中核浦原)通过增资方式对公司进行战略投资,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中核浦原持股比例为9.38%,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由此,自2020年12月之后,公司与中核集团下属单位之间的交易为关联交易,另外,根据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公司与中核集团下属单位在2020年12月之前12个月内也构成关联方。

  (来源:招股书)

  不过,需要关注的是,在中核浦原入股之后,2021年公司销售给中核集团下属单位产品的毛利率明显低于2020年。

  其中核工业智能装备产品方面,2021年销售给中核集团下属单位的毛利率明显低于其他客户。公司对此解释是两类客户对应产品不同,导致毛利率存在差异。

  (来源:招股书)

  从订单获取方式来看,近几年主要来自商务谈判、招投标和单一来源等方式,2021年商务谈判占比较高。

  招投标方式的客户主要为中核集团下属单位;商务谈判方式的客户主要为核工业领域的总包方/集成商,包括航天科技集团单位一等,其多选择商务谈判方式采购相关模块。

  (来源:招股书)

  2019年至2022年,公司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均接近100%。近两年中核集团、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科技集团下属单位贡献主要营收。

  (前五大客户销售情况,单位:万元。制表:市值风云APP)

  公司的销售模式分为直接销售和间接销售。在核工业领域中,存在三种销售类型:

  (来源:招股书)

  不过,大客户依赖所带来的后果就是较高比例的应收账款。2022年三大客户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合计占比超过90%。应收账款账龄大部分在一年以内。

  (来源:2022年报)

  2018年以来,应收账款持续增长,应收账款占营收的比重也较高,2022年占比达46.5%。

  (制图:市值风云APP)

  值得一提的是,在核工业领域,公司主要根据客户订单安排原材料采购,一般不进行生产备货。

  (来源:2022年报)

  2019年至2022年,公司营收增速均较高,CAGR为66.4%。2023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近40%。

  公司产品交付及验收多集中在第四季度,因此,公司的业绩存在季节性波动,甚至会出现季节性亏损的情形。

  (制图:市值风云APP)

  研发人员占比达44%

  公司的核心产品包括核工业系列机器人和核工业智能装备,均涉及核工业特殊作业领域,行业准入门槛较高。

  因此,参与者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上文提到,公司成立后第二年就打入了中核集团供应商体系,也算是实力的体现。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除来建良外,还有金杰峰和田利刚,后者主要负责核化工领域。两人均有持股。技术团队中不少人都有浙大背景。

  (来源:2022年报)

  2022年,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占比达到44%。

  (来源:2022年报)

  近几年公司研发费用持续增长,研发费用率均在8%以上。

  (制图:市值风云APP)

  2018年和2019年,公司承接了较多核工业预研类项目。据披露,后续年度核工业系列机器人预研类项目全部转化为工程类项目。可见,研发转化率还是不错的。

  (来源:招股书)

  公司核工业产品可应用于核燃料循环产业的多个环节,包括铀矿开采、冶炼、转化纯化、燃料元件制造、乏燃料后处理、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等。

  目前,我国乏燃料后处理能力严重不足,乏燃料贮存量日益增多,全国约90%累计产生量贮存于电站内乏燃料水池中。

  公司业务在乏燃料后处理环节占比较高,2019年至2021年,在乏燃料后处理领域的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40.2%、43.5%和33.2%。在手订单中,乏燃料后处理领域的订单金额占比为68.8%。

  目前公司还在核工业全产业链方面进行布局,结合在研项目来看,在核药制备、新一代反应堆关键组件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进展。

  (部分在研项目,来源:2022年报)

  核工业装备领域参与者多为外资企业,包括法国Getinge集团的子公司La Calhene、德国Carr集团的子公司Wälischmiller、法国Orano集团、美国Destaco公司的子公司CRL等。

  (来源:招股书)

  国内企业包括景业智能、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航天烽火精密机电有限公司、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300024.SZ)等。

  可以看到,行业内主要外资企业发展历史均较长,研发投入也普遍较高,对公司而言,在核工业领域,仍然任重而道远。

  持续扩产能,拓展非核领域

  公司产品主要为定制化生产,毛利率受产品结构、产品类型、材料成本等多种因素影响,历史上毛利率存在一定的波动。

  2022年毛利率为47.7%,今年一季度提升至54.3%。

  2018年至2022年,净利率都在20%以上,受季节性影响,今年一季度净利率出现大幅下滑。

  (制图:市值风云APP)

  近几年扣非归母净利润的增长也较为明显,2023年一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9%。

  (制图:市值风云APP)

  公司IPO募投项目,主要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基地项目,预计2024年达到预定使用状态。两个制造基地项目合计投资金额约5亿元。

  (来源:2022年报)

  2023年6月5日,公司推出了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预案,募集资金2.1亿元,投资项目为高端核技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

  2023年6月16日,该定增事项获得上交所审核通过。

  (来源:上市公司公告20230605)

  2022年,公司资本支出金额较大,由此导致自由现金流出现大幅流出。2018年以来,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基本都为正,具备自我造血能力,2023年一季度转负主要受季节性影响。

  (制图:市值风云APP)

  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公司账上货币资金加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为6.7亿元,资金较为宽裕,历史上基本无有息负债。

  (制图:市值风云APP)

  需要关注的是,近年来中美之间贸易摩擦不断加剧,2018年10月美国能源部限制对中国出口核技术,2020年6月美国国防部决定将中核集团等企业列入“实体清单”。

  公司作为核工业主要供应商也存在被制裁的风险。

  另外,在客户体系内也存在公司潜在的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