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君曾在《强国,碳纤维必须过关!战略级基础材料,国产替代叠加行业高景气:“碳纤维三虎将”横评》一文中,详细分析解读过碳纤维行业及相关上市公司。
国内玻纤行业前五大生产企业中,中国巨石(600176.SH)、山东玻纤(605006.SH)、长海股份(300196.SZ)均实现了上市,泰山玻纤为中材科技(002080.SZ)的全资子公司。
剩余的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际复材)正在冲刺创业板,目前已进入提交注册环节。

今天,风云君带大家“既见树木,也见森林”,公司和玻纤行业一把抓。
实际支出7亿,伸手要14亿
此次IPO,国际复材打算募集25亿元,用于产能扩建及改造及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年产15万吨ECT玻璃纤维智能制造生产线项目”、“高性能电子级玻璃纤维产品改造升级技术改造项目”,已经先后在2022年8月、12月转固投产。


客观来说,在IPO过程中,募投项目就已经建成投产,并不是什么坏事,至少确定项目是真实存在且可行的。
但很不幸,风云君发现了坏消息。
根据招股书披露,国际复材2022年只有两个大额在建工程转固。

其中,“高性能电子级玻璃纤维产品改造升级技术改造项目”名称完全对应募投项目3,转固金额4.35亿元,与计划项目投资总额4.81亿元相差不大。
根据募投项目的具体建设内容及投建时间线,“长寿F12线年产15万吨ECT玻璃纤维”对应的是募投项目1“年产15万吨ECT玻璃纤维智能制造生产线项目”。
这个项目的实际转股金额只有6.84亿元,而国际复材要为其募集13.67亿元,是实际发生额的2倍。
如果说国际复材2021年递交招股书时,这一项目还未投建,计划金额有较大误差确实情有可原。
但在募投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实际发生额与计划有如此大差距的情况下,国际复材依然不动声色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进一步想,当初做项目计划书的时候,这么大的预算误差,到底有没有掺水呢?
我也想要韭菜买单
风云君上面的话并不是空穴来风。
截至2022年末,国际复材的有息负债,包括短期借款47亿、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13亿、长期借款33亿,合计超90亿。
而同期可动用的资金只有33亿(包括货币资金29.24亿、理财3.27亿),肉眼可见的缺钱。

(制图:市值风云APP)
其实从最早可追溯的财务数据来看,国际复材的资金缺口并不是一天形成的,2018至今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处于60%之上。

(制图:市值风云APP)
2018年以来,靠经营活动实现的现金流,并不能满足产能扩建需求。近五年(2018-2022年)的累计自由现金流为-5.23亿。

对比同行业,国际复材的资产负债率也明显偏高。
国际复材将这一弱项归因于融资渠道受限,只能通过银行贷款、融资租赁等债务融资补充资金,而所列同行都已拥有上市牌照,可以股权融资。
或许缓解迫在眉睫的资金压力,成为了国际复材寻求上市的最大动力?
专注玻纤,在行业景气周期沉浮
国际复材的技术起源于重庆市玻纤厂,几经周转到了云天化集团手里,实控人为云南省国资委,与云天化(600096.SH)受同一控制人控制。

1991年发展至今已30多年时间,国际复材从没有离开玻纤行业,专注是没的说。
玻纤包括粗纱和细纱,单丝直径9微米及以下的为细纱,以上的为粗纱。从下游应用来看,需求还是以粗纱为主。

国际复材的收入也主要来自粗纱及粗纱制品,2020-2022年收入占比在八成左右。

其细纱及其制品的应用领域包括电子布、环保材料、覆铜板等;粗纱及其制品包括汽车、家用电器结构件、工业管罐、风电叶片等。
受益于下游风力发电、轨道交通、汽车轻量化、电子通信等行业需求的增长,玻纤价格自2020年下半年回升并持续走高。直到2022年初风电抢装潮结束后,伴随行业产能增加供需改善,玻纤价格开始回落并一路走低。

在风电领域,国际复材的全球市占率超过25%。作为主要的风电纱及织物供应商,国际复材显然是吃到了这波风电抢装潮红利。
国际复材的业绩走势,与玻纤价格走势基本趋同。2020年、2021年,国际复材的营业收入经历了快速增长的两年后,2022年转为下滑-4.89%,实现78.94亿元。

(制图:市值风云APP)
利润走势更为明显,在2021年实现规模大跨越。

(制图:市值风云APP)
不同的是,归母净利润在2022年继续保持增长,实现11.45亿元,同比增长4.21%。
原因之一是受益于海外市场价格增长,国际复材粗纱及其制品的价格并未明显回落。

原因之二则比较偶然,同期2.45亿元的汇兑收益,使得财务费用较往年同期大幅减少。

不过凡事都有个两面性,玻纤的需求和价格增长让国际复材迎来业绩高光,那么正在经历的需求和价格下跌,对国际复材的影响也是可以想象的。

2022年,国际复材粗纱新能产能释放,产量也随之增长,但下游需求不振,订单并未跟上,年末在手订单的覆盖率还不足50%。

2023年一季度,国际复材营业收入同比略降,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了59%。


而根据国际复材给出的业绩预测,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仍继续保持增长,但归母净利润将大幅下滑47%,基本回落至2019年的水平。
虽然这种业绩变化更多的是客观因素,但也从侧面告诉我们,在解读国际复材的业绩时,不能过多的停留在当下,而是要多看看过去和未来。
全球第四,国内第三
继续讲眼光放大至整个玻纤行业。
我国玻纤产业从1958年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世界领头羊,2021年我国玻纤产量已占世界玻纤产量的65.68%,在池窑技术、玻璃配方与表面处理技术、自动化与智能设备应用、节约能源技术等方面也都是国际领先。
国内企业中国巨石(600176.SH)、泰山玻纤、国际复材的玻璃纤维合计产能占全球产能的44%。国内玻纤企业中,2022年中国巨石、泰山玻纤、国际复材合计产能约占全国产能的63%。

国际复材拥有年产能粗纱91万吨、粗纱制品26.5万吨、细纱7.6万吨、细纱制品20.8万吨,在全球位列第四,国内位列第三。

各家公司的业绩,也与各自的玻纤产能匹配,中国巨石的收入和利润都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国际复材排名第三。


(制图:市值风云APP)
但在具体的盈利能力上,还是有差距的。

(制图:市值风云APP)
2020-2022年期间,国际复材的毛利率,在除泰山玻纤的四家公司中,是最低的。
而对比泰山玻纤,国际复材与其在营业收入上的差距并不明显,但利润规模是其一半不到,盈利能力的高低也是显而易见的。
其中的一个劣势是地理位置,上面几家竞争对手的生产基地大多贴近华东、华南地区,距离海岸线较近,便于海上运输,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不过纵观排在前面的中国巨石、泰山玻纤两位竞争对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