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2018年开始公司净利润扭亏为盈,四年分别盈利4.11亿,5.03亿,3.04亿和3.81亿。

  而到了2022年,营收、净利润开始双双下滑,2023年一季度净利润继续亏损。

  (制图:市值风云APP)

  对于业绩方面的下降,公司在2022年的公告和2023年半年度公告中均归因为“市场需求的持续走低和水泥的量价齐跌”。

  (来源:公司2022年年报)

  真的如此吗?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面对相同的经济环境和竞争压力之下,业内其他家公司交出的成绩显然比福建水泥要好一些。

  (制图:市值风云APP)

  相较于同行业其他公司,公司毛利率一直都不具备竞争力。

  (制图:市值风云APP)

  2022年,同行业公司水泥产品毛利率分别是:青松建化34.04%,海螺水泥28.53%,上峰水泥27.60%,祁连山26.89%,尖峰集团20.83%,冀东水泥20.40%和万年青18.12%。

  而福建水泥毛利率与最低的公司也相差较大,直接跌为-1.01%。

  成本与收入倒挂,其产品盈利能力与其他公司差距由此可见一斑。

  基于此,风云君不禁想问,是售价端提不上去,还是成本端降不下来呢?

  吨水泥能源成本过高,关联交易掏空是主因?

  对比同行业其他公司可知:福建水泥出厂价在可比公司中最低,而生产成本上又高于可比公司。

  (制图:市值风云APP)

  由成本拆分看,对于各家水泥生产公司而言,燃料及动力都是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占比较大。

  不同的是,相对于其他家而言,福建水泥在此部分花费更多,因此很难占据优势。

  (制图:市值风云APP)

  近几年福建水泥的生产成本构成如下。显而易见的是,自2021年起公司能源成本有大幅增加,并且2022年延续了这一趋势。

  (来源:公司年报)

  这同2021年以来煤炭价格持续走高,对水泥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有一定关系。

  但福建水泥在同行业中吨能源成本上涨最明显,尤其是同华新水泥相比,公司在2020年之前能源成本基于与其接近,而在2021年一改常态,煤炭生产成本大幅增加,明显高于华新水泥。

  (制图:市值风云APP)

  非常巧合的是,与吨水泥成本同时上升的,还有公司2021、2022年采购前五名中关联方的采购金额和占比。

  (制图:市值风云APP)

  近五年,福建水泥煤炭采购的关联交易如下。

  (制表:市值风云APP)

  依据交易时间和金额,其中一家新成立不久的公司引起了风云君的注意——福建省福能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福能物流)。

  天眼查信息显示,福能物流成立于2018年11月,注册资本与实缴资本都是1个亿,是一家国有控股的小微企业。

  (来源:天眼查)

  公司有两大股东,福建省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80%,福建省永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0%。

  换言之,福建水泥与福能物流,都属于福建省能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间接持股的公司。

  (来源:天眼查)

  福能物流成立于2018年底,2020年即与福建水泥有煤炭业务上的往来,交易金额7,276万元,在煤炭的关联交易中占比28.65%。

  2021年和2022年交易金额则分别达到7.69亿元和11.17亿元,在煤炭的关联交易金额中占比高达70.96%和92.62%。

  这不就是明晃晃的在告诉别人,福能物流就是福建水泥煤炭的指定供应方嘛。

  根据公告,福能物流在成立的短短几年内已经与神华集团、内蒙古伊泰集团及山煤国际能源集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宣称在煤炭供应上具有“保供、质量稳定、价格低”等优势。

  (来源:公司2023年公告)

  但福能物流这个“专宠”,是否真的质优价廉,相信各位心中已经有了答案:2021年,即福能物流成为福建水泥煤炭主要煤炭供应方的当年,公司吨水泥能源成本同比即上升59.14%;2022年继续增加,较2021年再上涨20.66%。

  这使得公司能源成本瞬间超过可比公司华新水泥,也导致生产成本显著高于可比公司。

  技改项目和产能扩建难见成效,大额资产减值计提侵蚀公司利润

  更耐人寻味的是,福建水泥在过去3年耗费13.96亿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改良和产能建设工作,其主要目的就是降低能耗。

  (接上表)

  (制表:市值风云APP)

  以安砂建福二期工程为例,根据公司披露,项目建成后有利于降低福建水泥的水泥综合成本。

  (来源:公司2019年公告)

  且使福建水泥在先进产能和总产能上在省内均位于首位。

  (来源:公司2019年公告)

  以永安建福和安砂建福4500T/D生产线节能降耗技改项目为例,项目目标包含降低电耗、提升标煤耗等相关指标先进性等内容。

  (来源:公司2021年公告)

  然而实际结果却是:福建水泥近几年生产成本明显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且除2019年熟料需要少量外购外,其他年份水泥及熟料的产能都没有完全利用起来。

  (制图:市值风云APP)

  (制图:市值风云APP)

  另一方面,大额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也令人对产能扩建项目的合理性产生疑问。

  过去几年,公司因产能利用不足、资产经济效益不佳等原因,多次导致大额资产减值准备计提。

  其中又以海峡水泥、宁德建福最为典型。

  以海峡水泥为例,截至2019年,其带9000kW纯低温余热发电的45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工程累计投入达10.86亿,可谓耗费巨大。

  其中:2015年投入1.41亿,同年却因收入成本倒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6,922万;2017年因资产经济效益明显低于预期,计提1.11亿元;2022年因业绩下滑计提2,874万元。共计3.50亿。

  另外,宁德建福因长期停产,2017-2019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合计达6,472万。

  那边厢原产能利用不起来,这边厢又耗费巨资建新产能。

  由此看来,公司扩产可能的成效与其建设的初衷,是不是相违背了呢?

  在下游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积极扩产,产生更多产能闲置,从而带来资产减值的风险,侵蚀公司利润,并加重公司生产成本的负担,降低产品盈利性。

  福建水泥近几年业绩接连亏损,存在的问题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1)煤炭关联交易存疑,吨能源成本过高,毛利率行业内最差;

  (2)近三年技改项目耗资巨大,但成本仍旧较高,降低能耗效果不佳,技改资金真实去向存疑;

  (3)产能盈余,生产线却仍旧在扩建,加之过去存在大额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情况,其扩建的合理性令人生疑。

  从曾经的国内第一到如今的行业倒数第一,福建水泥更多是人祸而非天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