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投资报

  令人唏嘘!继*ST蓝光退市后,又一家“千亿房企”ST阳光城败走资本市场。

  据金融投资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ST泰禾、*ST嘉凯、*ST宋都、ST粤泰、ST美置、*ST中天、*ST蓝光和ST阳光城等8家房企相继退市。对此,业内人士认为,部分企业退市,能促使行业加快出清,也为其他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空间。

  ST阳光城摘牌

  8月16日,ST阳光城正式被深交所摘牌。

  据公告

  此前,深交所发公告称,阳光城股票在2023年5月15日至6月9日期间,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因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深交所作出终止上市决定,不进入退市整理期,阳光城股票将于15个交易日内摘牌。

  根据规定,ST阳光城应当在股票被终止上市后及时做好相关工作,以确保股份在摘牌后45个交易日内,可以进入全国股转公司代为管理的退市板块挂牌转让。

  ST阳光城表示,请投资者、证券公司等市场主体在股票摘牌前及时了结股票质押式回购、约定购回、融资融券、转融通、深股通等业务。对将在股票摘牌后至完成退市板块初始登记期间到期的司法冻结业务,建议有权机关在股票摘牌前通过原协助执行渠道提前办理续冻手续。

  自6月9日收盘后,ST阳光城一直处在停牌状态,而股价最终定格在0.37元/股,总市值仅剩15.32亿元。要知道,在2019年3月,年报发出后的次日,ST阳光城股价涨幅达7.42%,报7.96元/股。

  有业内人士表示,退市不等于企业完全倒下,只能说在某个时点,企业的表现已经不满足资本市场的要求,但最终的结局如何,还不能轻易下结论。

  但对于背负巨额债务的ST阳光城来说,资本市场在此时选择对其关闭大门,这也意味着,其想要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功能基本丧失,无疑是雪上加霜。

  跻身千亿房企俱乐部

  公开信息显示,阳光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5年。2002年,ST阳光城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收购上市公司石狮新发,ST阳光城也由此借壳上市。

  早期的阳光城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区域房企,2006年,其销售规模还未超过2亿,但到了2018年,阳光城销售额就达到了1600亿元,首次迈入千亿房企阵营。2020年时更是达到2180亿元销售额,还一度喊出3500亿销售目标。

  期间,2017 年《财富》世界 500 强 企业排行榜出炉,阳光城集团母公司阳光金控凭借 2016 年度 236.57 亿美元的营收首次跻身《财富》 世界 500 强 之列,排名榜单第 459 位。

  14 年时间,ST阳光城迎来了属于它的“黄金时刻”。年销售额从 2 亿元飞跃至2180 亿元,翻了 1000 多倍。

  然而,疯狂扩张下,不仅为ST阳光城带来了千亿业绩规模,但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首先暴露出来的是,业绩的连续下滑。

  2021年-2022年,ST阳光城连续两年亏损,累计亏损额195.05亿元。财报显示,2021年其总营收约425亿元,同比下降48%;净利亏损超69亿元;2022年其营收同比下降6.13%至399亿元,净利亏损超125亿元。

  化解债务危机是首要前提

  然而,真正压死骆驼最后一根稻草的是,巨额的债务危机。

  ST阳光城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3月末,阳光城总资产2988亿元,总负债2744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573亿元,但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48亿元。

  截至今年5月12日,ST阳光城披露的《关于公司债务情况的公告》显示,其已到期未支付的债务(包含金融机构借款、合作方款项、公开市场相关产品等)本金还有647.32亿元,逾期金额高于2022年年末的金额。

  此外,金融投资报记者从企查查平台获悉,阳光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联多条失信被执行、限制高消费信息,目前被执行总金额高达约为76.23亿元。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大部分地产公司一旦退市,除了缺少上市公司融资便利外,也代表着未来其信用会受到一定影响,债务兑付的风险也会同步增多,这不仅仅表现在境内债务,对境外债务的偿还也会受到影响,或会增加不能如期兑付的风险。

  摄影:李里

  如今,房地产行业洗牌仍在继续,进而波及资本市场。有专家预测,今年退市房企或达10多家,因此房企必须要降低负债水平,保证现金流稳定,摆脱高负债、高周转的旧模式,积极探索新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