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商业惯例,国际巨头服务业务占收入的比重通常维持在40%-50%,而联影医疗目前仅占比9.45%,服务业务仍有很大的红利空间。

  国内继续引领,国外星辰大海

  作为国内领先、全球少数的医学影像龙头,高端一直是联影医疗的深耕领域。

  01保持+突破,继续引领国内高端

  按新增市场金额口径,2023年上半年,联影医疗的CT和MR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名均为第三。

  其中,超高端CT(≥128排)增长突出,超高场MR(>3.0T)新增市场占有率上升至第1位。

  被比下去的,都是GE医疗、西门子医疗、飞利浦医疗这样的国际巨头。

MI(分子影像系统)产品,属于医学影像领域的高端产品,2023年上半年继续排名第一;

诊断XR产品(含固定DR、移动DR、乳腺DR),继续名列第一;

RT(医用直线加速器系统)产品,在国内新增市场的市占率排名,仅次于老牌放射治疗设备龙头瓦里安和医科达,位列第三。

  从具体数据来看,各主要产品均保持持续增长:

CT业务上年营收20.94亿,同比增长7.30%;

MR业务营收15.01亿,同比增长66.43%;

MI业务营收6.24亿,同比增长6.16%,

XR业务线3.23亿元,同比增长46.26%。

  02星辰大海,国际业务同比增长32.29%

  众所周知,国内市场从来不是联影医疗的终极目标,一如我们在开头看到的其在SNMMI 2023的“高光时刻”,它的目标始终是星辰大海。

  当然,对联影医疗这样有野心的巨头来说,上半年高光时刻自然不会只有一个:

公司数字化PET/CT系统uMI Panorama,正式入驻全美顶级癌症中心之一Huntsman Cancer Institute(HCI) Hospital;

640层CT——uCT 960+分别装机于美国大型医疗集团CHRISTUS Health和韩国顶级急诊医疗服务机构Wonju Severance Christian Hospital;

数字光导 PET/CT uMI780被欧洲顶级肿瘤诊疗中心Maria Curie National Institute of Oncology引入。该中心由居里夫人创办。

  美韩顶级治疗中心纷纷采购公司产品,均是对公司实力的认可。

  过去几年,美国医学院排名前十的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创新中心,意大利顶尖肿瘤治疗中心圣心堂卡拉布里亚医院,都有联影医疗高端产品入驻。

  2023年上半年,联影医疗在国际市场实现营业收入7.18亿,同比增长32.29%,高于上半年总营收增长。

  揽天遁地,只为健康中国

  在国内市场,联影医疗联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顶尖医院,通过共建国家医学中心、打造医学影像先进技术研究院等方式,推进疑难重症精准诊疗及前瞻科研探索。

  除了专注前沿探索与创新,联影医疗还深入实际,解决基层医院存在的实际需求。

  (少量研发投入资本化,上半年资本化率为3.29%)

  2020年至今,公司研发强度持续增长,尤其是上市后,研发投入增幅均超过营收增长,这意味着公司在主动持续的增加研发强度。

  而底气除了公司优秀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更跟账面充沛的现金有关。

  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账面类现金资产超过130亿,仅有600万短期借款,压根没有任何资金压力。

  这意味着公司只需专注做好一件事,那就是:研发!

  从目前看,联影医疗已形成通过强研发形成、巩固、扩大竞争优势,实现赶超、盈利后继续加强研发的良性循环。

  截至2023年6月末,联影医疗累计提交专利申请7,593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超过80%;累计授权专利3,686项,其中发明专利2,646项,占比超70%,累计向市场推出近100款性能指标国际领先的产品。

  2023年上半年,由联影医疗牵头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重点专项——光子计数能谱CT研发、磁共振引导的放疗直线加速器系统研发及临床验证项目正式开题启动。

  从市场需求看,根据国家卫健委2023年6月29日印发的《“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十四五”期间,全国规划配置大型医用设备3,645台,占总规划数的44%。

  (基数为2022年业绩)

  同日,联影医疗还发布了《股东自愿延长锁定期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自愿承诺不减持的公告》,再加上之前股东、实控人相关承诺,本次流通的限售股中有近25%将自动延长锁定期。

  这也是公司股东和管理层在用实际行动表明对未来业绩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