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这个增速,盐化工行业看点不多,放在公司身上就更明显了。以纯碱为例,排名前11的公司总产能达到1950万吨,占全国产能的58.6%。
(来源:关于《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项目审查一次反馈意见通知书》之反馈意见的回复)
而这当中是不包含公司的。2022年,公司纯碱产能60万吨/年,实际生产量73万吨。
(来源:2022年报)
(来源:2022年报)
因为国内氯化铵几乎全部来自联碱生产的副产物,从公司披露的氯化铵产能也大致能够猜出,公司的纯碱制备特点是采用联碱法。
回顾一下常识:
(来源:关于《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项目审查一次反馈意见通知书》之反馈意见的回复)
在此基础上,公司有什么竞争优势呢?
按公司的说法,包括矿产资源、区位布局、知名品牌、技术创新、产销一体、销售渠道、产业集群等优势。
以矿产资源为例,盐业资源可分为井矿盐、湖盐、海盐三大类,公司旗下为井矿盐,氯化钠储量13.15亿吨,芒硝储量3.33亿吨。其中:
(来源: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
到这里,公司的盐化工其实就可以告一段落了,总结一句话:公司是湖南省盐化工(联碱法制纯碱)的标志性公司。
而盐化工产品作为大宗品,只能成为价格接受者,随着大宗品价格高低而起起伏伏。
食用盐,“螺蛳壳里做道场”
说回食用盐,这也是公司上市前的主营业务核心。
(来源:招股书)
同时也是利润的主要来源,以超过60%的毛利率傲视各类产品,堪称“又高又硬”。
(来源:招股书)
当然,要记得这主要是在2017年盐业体制改革前,改革后谁也没法独善其身,都得忙活起来守护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同时去抢占别人家的,竞争压力明显加大,尤其是在市场容量有限的前提下。
我国原盐中大约有1000万吨左右用于制备食盐,近年来我国食盐产量稳定在1200万吨左右。
(来源:观研天下)
表观消费量也类似,基本0增长。
(来源:观研天下)
规模又小、又没有增长,是不是就不值得做呢?
非也!核心还是面向消费端的产品更容易做出差异化,获取超额利润。毕竟“来都来了”,没什么太大的额外成本,傻子才会把钱袋子留在牌桌上。
生产端,公司拥有6家国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具备生产资质、资源储量和生产成本方面的优势,已建立覆盖全国的销售渠道,省内外30余家分公司直接从事盐产品销售业务。
公司表示,对渠道终端的掌控力不断增强,包括深耕湖南本省,同时通过27家省外分公司拓展合作客户1.7万余家,“雪天”产品加速覆盖全国市场。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2017的盐业体制改革,它使得食盐销售定价更趋市场化,定点生产企业可直接进入流通环节,批发型企业面对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挑战,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另外,公司也在培育优质客户,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核心客户如海天味业、李锦记、东古、顶益、统一、厨邦、克明面业、双汇、海底捞、凤球唛、唐人神等合作。
同时,公司利用自建的开门生活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平台,以及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等B2C平台,开辟多种线上销售渠道。
这都符合to C的打法,即通过小包装来获取更好的产品毛利率,但同时要投入大量资源建立品牌优势、渠道优势等,和工业盐领域的商业模式有鲜明对比。
高端化,谁都想攻下的高地
在IPO上市时,公司最主要的募投项目就是“食用盐提质升级技术改造项目”。
但是后来,项目的经济效益远远不达标。
2022年,项目对应的三个实施单位新增销售收入1.5亿,远未达到新增销售收入6亿的预期效益。
显然,中高端食盐既是香饽饽,却也是块难啃的骨头。
先说为什么真香。
虽然主要成分无非都是氯化钠,但是公司旗下中高端盐的预期单价为3345元/吨,实际实现的金额甚至更高。而普通小包装食盐的预期单价仅为1600元/吨,而实际上售价为1300元/吨。
简单总结,中高端盐的实际单价达到了普通食盐的3倍!
(来源: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文件的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的回复)
但是问题在于:认可中高端盐的消费者还是偏少。
比如像风云君这种被老板压迫盘剥的天选打工人,一袋1块钱的盐因为这样那样的边际小幅变动就敢卖3块,肯定是不答应的!
除非你给打个对折考验考验我。
预期中,项目投产后中高端食盐销售量将达到整体食盐销售量的47%,而实际上在2021-2022年仅占到12%左右。
多数消费者并不买单。那怎么办呢?
核心当然要长期、系统性投入营销,重塑消费者的认知和偏好。比如,公司就请了风云君喜欢的于和伟代言,并赞助了杭州亚运会。
(来源:公司官网)
嗯……既然风云君喜欢的大明星都好这口,那雪天牌的盐就是不一样啊!区区3块钱算什么,就算5块、10块,不也就深圳的半顿盒饭钱嘛,买!
随着公司规模做大,营收构成当中盐化工的构成比例只会越来越高,而食盐占比难有突破,尤其是在2021年收购川渝盐化后,食用盐在营收中的占比就每况愈下,到2022年仅为11%。
(来源:市值风云整理)
而公司近年来也选择隐藏起食用盐的销售规模和占比,比如2022年,食用盐就藏在“各类盐”的名目下,一般投资者如不去深究,也很难对事实有个清晰的认知。
(来源:2022年报)
在商业社会,产品沦为大宗品就像是顺应“熵增定律”一般,很容易,放长期来看甚至是难以逆转的趋势。
但是要从大宗品晋级为有差异化的商品、让消费者愿意支付溢价,难度可不是一星半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