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接连收购大型分销商的举动,公司称之为实现“纵向发展”的一部分。
(来源:公司官网)
高度集中的分销渠道,也成为了公司实现低于同行的销售费用率的关键。
2023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14.4%,分别较康师傅和统一低8.0个和8.9个百分点。
(制图:市值风云App)
得益于较高的毛利率和较低的销售费用率,公司的盈利水平一直高于同行。
2023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率为9.0%,较上年同期维持稳定,并分别较康师傅和统一高出4.3个和3.0个百分点。
(制图:市值风云App)
供应链依赖日本本土
今年7月,公司一度登上热搜榜。
起因是公司与深圳山姆店联合推出了“合味道”巨型泡面桶,这款定价168元的限量版产品,因供不应求一度被炒作到1999元的天价。
(来源:新浪微博)
在风云君看来,公司与被戏谑为“中产家庭标准”的山姆合作,或许正是向市场释放其将延续“高端”路线的信号。
有趣的是,日清日本在中国的定价策略,与集团整体及其他主要海外市场,却是截然不同。
据日清日本财报披露,其2023财年的营业利润率为8.3%。
美国一直是日清日本最大的海外市场,约占2023年财年营收的21%,同期营业利润率为8.9%,盈利水平与集团整体差别不大。
中国的营收体量次于美国,但一直是日清日本盈利能力最强的海外市场,2023财年营业利润率为12.7%,较集团整体高出逾4个百分点。
(制图:市值风云App)
日清日本在2023年财报中,将中国市场的优异盈利表现,总结为“高价值产品在内地提升渗透率”和“价格提升”。
(来源:日清日本FY2023财报)
风云君满头黑线,同样是在全球范围内卖方便面,难道中国内地市场就意味着“人傻、钱多、速来”?
日清日本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其所作所为又是否迎合了本地消费者的期待呢?
公司2017年于联交所上市时,共募资9.5亿港元,其中4.1亿元港元用于在内地兴建产能。
目前,公司在内地共有5个生产工厂,分别位于浙江平湖、福建厦门、广东顺德、东莞及珠海,主要生产“合味道”和“出前一丁”。
公司在上市当年,便与日清日本签订了采购协议,长期向后者采购调味料、食用油、添加剂、面粉、牛奶等原材料。
据披露,公司每年向日清日本采购原材料的金额,占当期销售成本的比重维持在5%以上。2022,公司向日清日本采购原材料1.7亿港元,占销售成本的6.1%。
(制图:市值风云App)
不包括日清日本在内,公司向其他均为独立第三方的前五大供应商合计采购占比,维持在20%以上,且近年来有所提升,2022年为25.1%。
(制图:市值风云App)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前五大供应商,也主要为日本企业。
公司在财报中提及,其借助日清日本的规模优势,与大型日本供应商建立了合作。为降低采购成本,公司往往与日清日本一起进行大宗采购。
(来源:公司2022年报)
综上,公司的生产环节位于中国内地,但供应链对日本本土有依赖。
而上述情况,预计不会在短期内改变。
比如,在重磅产品打造方面,公司于2020年在香港推出了100%北海道小麦粉的“出前一丁”。2022年,公司将该产品引入内地市场,并预计扩大销售。
(来源:公司2022年报)
最后一提,公司这些年在中国市场赚到的真金白银,已通过股息支付的方式,多数回流到了控股权集中的日本大股东手中。
随着内地工厂陆续投产,公司近年来已无大幅资本开支,后者每年维持在3亿港元以内。
同时,公司的自由现金流也逐年改善,2022年为4.3亿港元,而上年同期为3.0亿港元。
(制图:市值风云App)
公司支付的股息逐年增加,2022年为2.7亿港元,占当期自由现金流的62%。
(制图:市值风云App)
2018-2022年,公司累计支付股息8.1亿港元,占期间自由现金流的72%。以日清日本约72%的持股比例计算,对应获得股息超过5.8亿港元。
疫情结束后,在康师傅和统一纷纷“下沉”、迎合新消费趋势的同时,公司却坚持“高端化”,不愿改变产品价格定位。
这么做的代价是,公司虽然在短期内维持了盈利能力,但也牺牲了成长性。
此外,进军中国市场近40年以来,公司始终未能“本地化”,尽管近年来生产环节转移至内地,但一直较为依赖向日进口原材料。
公司本身似乎也不愿摆脱“日产”标签,其在2022年高调引入100%日本小麦粉的产品至内地市场,便是例证。
在消费者情绪敏感的当下,公司的所作所为,或许会为其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