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投资报

  近日,一条网传视频登上热搜。视频中,一名身穿蓝色工作服的男性员工翻入了一处疑似原料仓小便,视频被指发生在青岛啤酒三厂。10月20日,青岛啤酒回应称,已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警,目前,该批麦芽已经全部封存。

  10月23日,青岛啤酒股价开盘大跌,随后跌幅收窄,截至当日收盘,青岛啤酒报80.79元/股。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在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起事件对青岛啤酒的未来发展可能会产生影响。

  在成都一家超市中售卖的青岛啤酒

  青岛啤酒:等待警方调查结果

  10月21日,一位内部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视频中人员和视频拍摄者均是外用工,该视频拍摄场地并非网上谣传的青岛啤酒原料仓库,而是一个露天公众场所,可能是某物流承运商的运输车辆车厢,事发时旁边有不少人。视频拍摄者与疑似小便的相关人员,在当天就被平度市公安局控制。

  据视频截图

  10月23日盘前,青岛啤酒发布公告称,近日关注到媒体关于青岛啤酒三厂的相关报道。公司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警,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该批次麦芽已经全部封存。此外,公司也在青岛啤酒官方微博上进行了情况说明,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情况一切正常。

  事件真相目前仍扑朔迷离,网络上各种猜测层出不穷,甚至出现了“竞争对手恶意竞争”“商战”等阴谋论猜测。10月23日早间,金融投资报记者联系到了平度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进展情况,对方表示,市里对该事件高度关注,目前已成立专案组进行调查。另外,有记者从平度市公安局得知,情况通告即将发布。

  23日午盘,金融投资报记者致电青岛啤酒董秘办询问最新事件进展,对方表示事件进展已发公告。至于网传的事发地和工人身份,目前尚未查明,公司也在等警方调查结果。在结果没出来之前,不能进行责任认定,公司目前尚未制定相应的投资者赔偿措施,且公司股价已在下午回升,一切结果都等进一步公告。

  青啤三厂:跻身世界级工厂

  23日开盘,青岛啤酒股价大跌,跌幅一度逼近7%,股价最低跌至75元,总市值1023亿元。不过开盘几分钟后,跌幅收窄,截至当日收盘,青岛啤酒报80.79元/股,跌幅收窄至0.37%,总市值1102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青岛啤酒已经有12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最早诞生的啤酒品牌之一。截至2023年上半年,青岛啤酒在国内拥有57家全资和控股的啤酒生产企业,2家联营及合营啤酒生产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居国内啤酒行业领先地位。

  今年上半年,青岛啤酒实现营收215.92亿元,同比增长12.03%;归母净利润34.26亿元,同比增长20.11%。盈利能力方面,青岛啤酒在同行业中并不算高。2022年,在重庆啤酒、百威亚太、珠江啤酒、华润啤酒、燕京啤酒几家啤酒企业中,公司毛利率垫底,仅为36.85%,同期重庆啤酒的毛利率为50.48%。青岛啤酒的净利率也仅高于燕京啤酒,为11.83%。

  青岛啤酒的销售主要是通过经销商和专业平台以深度分销的模式实现,2020年至2022年,青岛啤酒的国内经销商数量从14417家跌至11826家,三年内减少了近2600家。

  金融投资报记者观察到,此次涉事的青岛啤酒三厂在青岛啤酒高端化进程中地位匪浅。2023年5月16日,青岛啤酒在青岛啤酒智慧产业园举行120万千升啤酒扩建项目竣工仪式暨25万吨高端麦芽原料基地扩建项目开工仪式,而在该园区内,青岛啤酒三厂是龙头。

  另据青岛啤酒官方微信公众号对青岛啤酒三厂的介绍,近五年来,青岛啤酒三厂经历了多次升级,年产能从2018年的75万千升跃升至2022年的120万千升,跻身世界级工厂,据称是“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生产效率最高的世界级智慧化工厂”。

  三厂是否承载了青岛啤酒高端化转型的重任?三厂出事是否会对公司高端化转型产生影响?为此金融投资报记者致电青岛啤酒公关部,但截至发稿,电话未被接听。

  专家说法

  如事件属实将影响投资评级

  “这起事件对青岛啤酒的未来发展可能会产生影响,公众对公司的形象和信誉可能会产生怀疑,从而影响公司的品牌、销售和市场份额。”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向金融投资报记者表示。

  柏文喜表示,为了防止类似问题发生,公司应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道德和职业素养。此外,还需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员工行为和操作流程,确保工作的安全和卫生。在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管理上,也需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确保他们的行为符合公司的价值观和标准。

  柏文喜认为,事件曝光后引起的市场担忧,会导致投资者信心下降,青岛啤酒股价短期内可能承压,而这一影响是否会长期化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也取决于公司的应对策略与处理措施。如果公司能够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并且在问题解决后加强管理和改进运营模式,这种影响可能会逐渐减弱。

  “如果事件属实,可能会对青岛啤酒的年度财务报告产生直接的影响。公司市场份额减少以及品牌形象受损等是跑不掉的。更严重的或许会影响到公司的投资评级,因为评级机构会考虑公司的治理结构、风险管理以及合规等方面的因素。”柏文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