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港湾商业观察

  作者:李镭

  由于欠薪以及大面积关停业务的国美零售(00493.HK)11月17日突然暴涨。国美和黄光裕要迎来新生了吗?这是不少投资者的疑惑。

  11月17日当天,国美零售股价暴涨80.65%,一天时间打了个大翻身仗,收报于0.056港元。

  国美要迎来白武士了吗?这是否为资本市场上的前兆体现?总之,这一股价暴涨得似乎没头没尾。同样是当天,恒生指数下跌了2.12%。

  当然,外界有消息称,股价暴涨可能源自于“国美超市”。

  据悉,国美近日宣布计划在三年中开出10000家国美超市。但国美相关负责人表示具体以官方公布信息为准。

  国美超市是国美控股集团旗下品牌。国美超市在直营之外,将开放加盟模式。门店规模及装修上,国美超市的门店面积在90~120平方米之间。

  在10月17日的业务启动仪式上,国美超市创始人刘昊依表示:“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个100天的基础建设,并即将迎来第二个100天的关键阶段,这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至关重要。我们的战略目标是开设230家店,而我个人设定的目标是500家。一旦突破500家店,将在零食市场占据一定的地位。”

  国美超市是国美的新未来吗?新的生机能拯救旧的腐烂吗?这无疑是大大的疑问。

  就在上个月,关于国美多个区域关店引发外界热议。10月18日,国美电器发布公告表示,否认广东门店全部关闭。截至6月30日,国美电器广东门店尚有14家直营店及181家加盟店;但截至9月30日,广东仅有2家自营及加盟店107家。

  同样是10月份,国美APP弹窗欠薪一事也表明公司与员工之间的紧张关系达到沸腾。种种迹象之下,国美想迅速翻身近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挑战。

  基本面业绩上来看,国美已经惨不忍睹。

  今年上半年,国美零售实现营收4.15亿元,同比下降96.57%;归母净利润亏损35.39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9.32%;毛利亏损1.2亿元,去年同期为20.88亿元。

  国美零售的员工也大幅减少。截至2023年上半年,国美零售的员工人数仅为3609名,同比减少88.82%。

  国美零售在半年报中介绍,管理费用约为7.83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7.46亿元相比减少55.15%,其中包括员工相关费用由去年同期的9.67亿元减少至约1.54亿元,主要系员工人数及购股权费用减少所致;折旧费用由去年同期的5.49亿元减少至约5.03亿元。

  公司表示,一方面受债务逾期、未决诉讼的影响,集团流动资金受限,导致收入大幅下滑,亏损扩大。另一方面从行业角度来看,上半年家电行业受房地产市场低迷、消费者未来预期不确定、市场需求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零售额仅仅同比增长4.4%,虽然家电市场迎来修复周期,但仍远低于社会零售增长的平均水平。

  截至今年6月30日,国美逾期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共约为160亿元,国美涉及的未决诉讼案件共计1458宗,涉及金额共约112亿元,其中银行及金融机构未决诉讼案件涉及金额共约94亿元。除此之外,国美零售被冻结资金共约1.97亿元。

  显而易见,无论是关店,还是欠薪等问题,都说明国美处于生死边缘,迫在眉睫。而且,也几乎听不到有机构愿意接盘的传言。

  作为重资产连锁卖场的国美,想卖出去或卖个好价格可谓异常艰难。

  一方面,重资产的连锁卖场,在当前市场环境中,优势偏弱,核心竞争力根本无法与“百亿补贴”天天狂打价格战的电商平台媲美。

  另一方面,连锁卖场所需要支付的高成本,以及与线上平台之间的差异化体验,在今天也无法像20年前那样叱咤江湖了,因为消费结构、消费体验与消费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数千家大连锁卖场,如果PK不了线上的话,那意味着这数千家卖场反而是负资产。线下卖场能否在商业、服务以及售后等方面超越线上,比如像海底捞、胖东来那样,这可能是国美、苏宁们亟待学习与改善的出路。

  也就是说,在当前线上线下竞争极其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国美线上APP夭折,线下门店亏损无底洞,还有各方面的债务压力,加上今年双十一消费者“低价、低价、最低价”的选择,国美的资产现状很难吸引到白武士来拯救。

  众所周知,机构要真金白银去拯救一家水深火热的企业,前提是认为这家企业可能面临的是短期流动性问题,以及认为存在被低估的核心优质资产。这两点都是国美近乎很难拿出手的,核心问题还需要思考国美的商业模式现实,国美到底要怎样竞赛,从黄光裕出狱后的种种策略来看,“变来变去”也体现了他的着急与忧虑,但显然仍是无解。(港湾财经出品)